團練記譜 !? 沒有難度 !! 備譜小貼示-曹永浩
作者簡介
曹永浩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文學碩士。曹氏是一位合唱指揮並私人教授音樂理論和聲樂,現為香港科技大學基督徒詩班和中華基督教會基元中學合唱團指揮。曾隨林思漢、趙伯承、官美如學習指揮,並參與德國指揮大師羅爾夫•貝克(Rolf Beck)的指揮大師班。曹氏隨胡永正老師習聲樂;余文正博士、譚展輝博士和葉浩堃博士學習音樂理論和編曲。曹氏熱愛合唱音樂,曾參與香港管弦樂團合唱團、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合唱團、學士合唱團和Ponte Singer的製作,演唱的大型作品包括韓德爾的《彌賽亞》、巴赫的《尊主頌》和《聖誕神曲》、莫扎特的《安魂曲》、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橄欖山上》、孟德爾遜的《聖保羅神曲》、布拉姆斯的《安魂曲》、馬勒的《第二交響曲》、奧夫的《布蘭詩歌》、詹金斯的《武裝之人-和平彌撒》和大衞范曉的《非洲聖哉經》。
聯繫作者
成功的合唱排練相當大程度取決於指揮準備功夫是否足夠,但是何謂足夠?備譜是最重要和明顯的準備功夫。指揮當然要學唱所有聲部的音和節奏,這是基本的要求,此外還有六項建議。
1.指揮必須懂得唱頌所有聲部。在預備複音(polyphony)音樂的時候,指揮若能在唱頌時穿插於各聲部的主題更佳,這能確立聲響效果和他需要注視的主題。
2.
選唱「Humming」並以mf的聲量頌唱曲目一遍,指揮盡量在所有聲部的起聲處吸氣,這一步驟能讓指揮切身處地決定樂句的長度和換氣的位置。縱使只有指
揮一人,這樣做能「活化」樂譜上的音符,呈現音樂的線條。另一方面,指揮要特別注意樂句的交接,他不需要指揮前一樂句到尾,而是要在前一樂句的句尾吸氣,
引導團員進入下一句,這樣做較能使音色、音準和樂句動態(phrase momentum) 維持下去。
3.
時刻敏銳和思考自己身體是否處於最少張力(tension)的狀態。指揮備譜時,無論是站立或坐下皆宜盡量模仿歌唱的姿勢,由於音樂和身體姿勢有著密不可
分的關係,因此指揮應視備譜為聆聽和姿勢的練習。肌肉在反覆練習下會產生記憶,演出時身體自然會重構你在練習時所建立的習慣。因此需常常提醒自己正確的歌
唱姿勢,這方面在資深聲樂導師黃卓兒老師論述歌唱姿勢文章有詳細討論。
4. 記譜建立一套具一致性的記譜系統不但有助指揮備譜,更能在排練中有效地作指揮的提示。誠然記譜需花費大量時間,但極有助指揮理解樂曲。我嘗試提出一些記譜需注意的事項,每項宜使用不同顏色的筆來作記錄:
a) 節拍改變 (meter)b) 聲量變化 (dynamic change)c) 速度變化 (tempo change)d) 主題與模彷 (theme and imitation)e) 撞音 (dissonance) 與和弦的三音 (thirds in triad)f) 非典型的和聲行進g) 元音優化 (vowel modification) 的聲部h) 音節 (syllables) 強弱
5. 鑽研和嘗試實淺樂曲換氣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這有助指揮維持一個穩定的速度 ,有些指揮不能維持穩定速度的原因是他們不與點團員一同呼吸。因此維持穩定速度的秘訣是要令團員的呼吸具節奏性。指揮不但要和團員一起吸氣,更需要在樂句行進中呼氣,讓指揮和團員更同步。
6. 指揮需練習透過呼吸設定音樂的顏色和效果,若指揮能在備譜的過程預先有音樂顏色的想像,從而在排練中透過樂句開首的吸氣呈現予團員。這是較抽象的一環,指揮只能在無數的排練中、與團員的互動來檢視其成效。
盼望以上的小貼示能為你提供一些備譜方向並提升指揮的技巧和深度。
曹永浩@Studiamo Cant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