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聽覺訓練在鋼琴教學中的作用
音樂是通過聲音來塑造形象、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無論演奏者還是聽眾都需要通過聽覺來欣賞音樂,鑒別其藝術效果的優劣。凡是優秀的音樂家都具有敏銳
的聽覺,他們在有意或無意聆聽的狀態下,其聽覺器官總是保持著高度的職業敏感性。而這種敏感的聽覺不是天生的,而是長期訓練的結果。因此,學習鋼琴,就必須培養學生有敏銳的聽覺能力,使之能勝任鋼琴音樂的演奏要求。演奏時必須用聽覺去判斷演奏是否達到應有的藝術效果——音樂的變化、力度的層次、節奏的脈搏、踏板的清晰、樂句的均勻、旋律的流暢、風格的準確等等。演奏者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音樂聽覺,才能檢驗彈奏的效果。因此,敏銳的音樂聽覺能力對學習鋼琴演奏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涅高茲曾說過:“聽覺越是遲鈍,所演奏的聲音和表現的內容就越呆板。”
二、音樂聽覺訓練的特點
練琴的過程也就是練習發音的過程。不能滿足於只是“發出”聲音,而是要根據樂曲性質的要求發出應有的聲音。許多學生在演奏時思路混亂,多數是因為聽覺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求學生必須在清晰的思維下,按照音樂進行的規律,將無意識的聽覺、混亂的聽覺調整為清晰的、有目的的聽覺。這樣才能使學生從特定意義出發進行學習,充分調動自己的聽覺器官,培養、發揮自己的聽覺能力。
鋼琴學習中的聽覺訓練,不是單純的音的高低聽辨,也不是僅僅用耳朵去聽。“聽”是心理在生理上的運用。一般意義上的聽只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細聽則是一種心理功能。鋼琴學習中的聽覺訓練,就包含了這種心理功能的訓練,要使學生集中于大腦的聽覺訓練。一位良好的鋼琴教師的任務是不斷地向學生發出信號,讓學生注意聽, 並告訴他們所要聽的內容和如何去聽,而學生則必須時刻保持聽覺的警惕性。
在音樂作品中,主要的旋律聲部不一定都是在最高聲部。如彈奏巴赫的賦格曲時,不僅要讓人聽到高聲部的主題,還要聽到中聲部的主題、低聲部的主題以及 對題。即使一首簡短的主調樂曲,也要分清旋律聲部和伴奏聲部,旋律聲部中可能還有副旋律,伴奏聲部中可能有低音線條及和聲層等等。在音樂的發展過程中,聲 部的關係是在不斷變化的,各聲部層次在不同段落中的主次、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在隨之變化。因此,鋼琴學習中的音樂聽覺訓練,就必須對所彈奏的音樂進行分 析,對音樂中的各種因素瞭若指掌,在清晰的思維控制下,有目的地進行。
三、音樂聽覺訓練的要求
1.建立旋律聽覺
音樂作品中,旋律是核心。學生在學習演奏時,如何彈奏旋律至關重要。一定要時刻聽到自己彈奏的聲音,對自己所彈奏旋律的聲音、情感,要做到在心中有數的基礎上,在聽覺的控制下進行。
注意聽完整的旋律線條。必須準確地劃分旋律的句讀。彈奏時要細心地聽旋律的每一個音,注意樂句上的換氣(呼吸),形成有邏輯的音樂句讀,切勿讓不必要的重音切斷旋律線。鋼琴作品中的旋律常常還有其自身的特點,如果不清楚這些特點,也常常會使旋律支離破碎。
A.旋律插入填充織體。鋼琴作品中(尤其是多聲部音樂),在旋律的長音或節奏的空隙作織體的填充是十分常見的,演奏時一定要注意聽長音和被隔離開的旋律音之間的聯繫,不能讓這些填充織體間斷旋律線條。
B.旋律隱藏在織體中(隱伏旋律)。這種旋律容易被忽視或被織體覆蓋,演奏時一定要聽到旋律的每一個音,控制好旋律與織體之間的層次關係。
C.旋律由左右手分開演奏。在鋼琴作品中,常見的旋律由左右手分擔。演奏時,左右手一定要協調,力量銜接要自然均勻,細心地聽完整的旋律線條。要使旋律演奏完整、流暢,猶如單手演奏一樣。
D.和聲性旋律。和聲性旋律容易被和聲覆蓋,尤其是當旋律在中間或低音聲部時,要小心地聽到並彈出每一個旋律音,保持旋律的突出和完整。
E.由幾個短小動機或模進音組成的旋律。演奏時要聽動機及模進音組之間的聯繫。特別是一些慢速、多長音、多休止的段落中,彈奏時要特別注意旋律長音的延續,使旋律休止音斷意不斷,使旋律始終不懈地保持其內在的緊張度。
注意聽流暢的旋律線條。在聽到完整旋律線條的基礎上,演奏時還要注意傾聽旋律的流暢性。特別是演奏以某種特定技巧出現的旋律時,不能因技巧的難度而 影響旋律進行的流暢性。如手較小的人在彈八度旋律及和聲性旋律時,一定要克服困難,保持旋律線條的突出和流暢。另外,任何樂句的旋律在進行時都有其自身的 走向和方向點,都有起始音、高低音和收束音,要求學生演奏時一定要自然、合理、準確、有傾向性地走向這個點,完成每一句流暢的旋律線條。
注意聽旋律的表情。演奏時,首先要從樂曲的內容出發,仔細研究旋律的性格、情緒、語氣及韻味。分清樂句的始與收、起與伏及樂句之間的起、承、轉、合 等客觀存在的內在規律。例如每個樂句都有其自然而普遍的傾向,就像卡薩爾斯說的呈“橄欖形”,如鋼琴家傅聰所說的“往中間走”。同時,還應特別注意句尾的 收束。在演奏這些旋律時,必須要求學生用聽覺仔細地去檢驗所彈奏出來的聲音是否符合為作品所安排設計的音響。
二、音樂聽覺訓練的特點
練琴的過程也就是練習發音的過程。不能滿足於只是“發出”聲音,而是要根據樂曲性質的要求發出應有的聲音。許多學生在演奏時思路混亂,多數是因為聽覺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求學生必須在清晰的思維下,按照音樂進行的規律,將無意識的聽覺、混亂的聽覺調整為清晰的、有目的的聽覺。這樣才能使學生從特定意義出發進行學習,充分調動自己的聽覺器官,培養、發揮自己的聽覺能力。
鋼琴學習中的聽覺訓練,不是單純的音的高低聽辨,也不是僅僅用耳朵去聽。“聽”是心理在生理上的運用。一般意義上的聽只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細聽則是一種心理功能。鋼琴學習中的聽覺訓練,就包含了這種心理功能的訓練,要使學生集中于大腦的聽覺訓練。一位良好的鋼琴教師的任務是不斷地向學生發出信號,讓學生注意聽, 並告訴他們所要聽的內容和如何去聽,而學生則必須時刻保持聽覺的警惕性。
在音樂作品中,主要的旋律聲部不一定都是在最高聲部。如彈奏巴赫的賦格曲時,不僅要讓人聽到高聲部的主題,還要聽到中聲部的主題、低聲部的主題以及 對題。即使一首簡短的主調樂曲,也要分清旋律聲部和伴奏聲部,旋律聲部中可能還有副旋律,伴奏聲部中可能有低音線條及和聲層等等。在音樂的發展過程中,聲 部的關係是在不斷變化的,各聲部層次在不同段落中的主次、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在隨之變化。因此,鋼琴學習中的音樂聽覺訓練,就必須對所彈奏的音樂進行分 析,對音樂中的各種因素瞭若指掌,在清晰的思維控制下,有目的地進行。
三、音樂聽覺訓練的要求
1.建立旋律聽覺
音樂作品中,旋律是核心。學生在學習演奏時,如何彈奏旋律至關重要。一定要時刻聽到自己彈奏的聲音,對自己所彈奏旋律的聲音、情感,要做到在心中有數的基礎上,在聽覺的控制下進行。
注意聽完整的旋律線條。必須準確地劃分旋律的句讀。彈奏時要細心地聽旋律的每一個音,注意樂句上的換氣(呼吸),形成有邏輯的音樂句讀,切勿讓不必要的重音切斷旋律線。鋼琴作品中的旋律常常還有其自身的特點,如果不清楚這些特點,也常常會使旋律支離破碎。
A.旋律插入填充織體。鋼琴作品中(尤其是多聲部音樂),在旋律的長音或節奏的空隙作織體的填充是十分常見的,演奏時一定要注意聽長音和被隔離開的旋律音之間的聯繫,不能讓這些填充織體間斷旋律線條。
B.旋律隱藏在織體中(隱伏旋律)。這種旋律容易被忽視或被織體覆蓋,演奏時一定要聽到旋律的每一個音,控制好旋律與織體之間的層次關係。
C.旋律由左右手分開演奏。在鋼琴作品中,常見的旋律由左右手分擔。演奏時,左右手一定要協調,力量銜接要自然均勻,細心地聽完整的旋律線條。要使旋律演奏完整、流暢,猶如單手演奏一樣。
D.和聲性旋律。和聲性旋律容易被和聲覆蓋,尤其是當旋律在中間或低音聲部時,要小心地聽到並彈出每一個旋律音,保持旋律的突出和完整。
E.由幾個短小動機或模進音組成的旋律。演奏時要聽動機及模進音組之間的聯繫。特別是一些慢速、多長音、多休止的段落中,彈奏時要特別注意旋律長音的延續,使旋律休止音斷意不斷,使旋律始終不懈地保持其內在的緊張度。
注意聽流暢的旋律線條。在聽到完整旋律線條的基礎上,演奏時還要注意傾聽旋律的流暢性。特別是演奏以某種特定技巧出現的旋律時,不能因技巧的難度而 影響旋律進行的流暢性。如手較小的人在彈八度旋律及和聲性旋律時,一定要克服困難,保持旋律線條的突出和流暢。另外,任何樂句的旋律在進行時都有其自身的 走向和方向點,都有起始音、高低音和收束音,要求學生演奏時一定要自然、合理、準確、有傾向性地走向這個點,完成每一句流暢的旋律線條。
注意聽旋律的表情。演奏時,首先要從樂曲的內容出發,仔細研究旋律的性格、情緒、語氣及韻味。分清樂句的始與收、起與伏及樂句之間的起、承、轉、合 等客觀存在的內在規律。例如每個樂句都有其自然而普遍的傾向,就像卡薩爾斯說的呈“橄欖形”,如鋼琴家傅聰所說的“往中間走”。同時,還應特別注意句尾的 收束。在演奏這些旋律時,必須要求學生用聽覺仔細地去檢驗所彈奏出來的聲音是否符合為作品所安排設計的音響。